隨著規劃方案的發布,落戶青島高新區的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項目再次集聚人們的目光。
作為青島生物醫藥產業的新動能,這一項目將充分發揮山東中醫藥大學學科優勢,與青島在健康養生、康復醫療、醫養結合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建協同創新平臺。
建成后,將成為傳承、發展和傳播優秀中醫藥文化的“城市客廳”,成為促進中醫藥學科研究交流、學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
該項目由青島高新區建設局建設,位于高新區豐和路以東、田海路以南、規劃十八號線以西。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規模為113500平方米,二期建設規模為46340平方米,主要單體包括教學樓、科研樓、圖書綜合樓、行政辦公樓、本科生公寓、研究生公寓、留學生公寓、食堂、中醫藥傳承基地等。建筑密度為19.3%,容積率為1.2,停車位283個,其中地上111個,地下172個。
項目總體設計基于中醫學說“萬物歸一”、經絡與氣和諧互通的理念,將公共區域集合在一個圓環建筑圍合的開放空間中,以中心圓環為核心,通過合理的流線將對外交流、科研實驗、生活配套和健身運動四大板塊相互連通,同時保持各功能組群都有獨立的活動空間和綠化空間。
2018年8月,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先期入駐青島高新區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在園區建成了2844平方米一期辦公區,主要開展中醫藥、海洋生物醫藥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目前我們已經有一款比較成熟的產品進入市場。”青島中醫藥科學院技術負責人侯林介紹。他們推出的首款產品是由中藥藥材以黃酒為載體制作的一款保健酒,以山東中醫藥大學研發團隊的獨有配方制作,目前已推向市場。此外,還推出了護膚品系列、中醫“膏方”與“經方標準化顆粒”系列、預防感冒的中藥顆粒劑和治療便秘的膠囊劑等產品,“我們以技術入股方式實現了干細胞貯存與復蘇利用技術的成果轉化,同時完成了中藥護膚品研究與小試,將以技術入股或授權生產的方式實現成果轉化。今年青島中醫藥科學院計劃實現6項成果轉化,后續還將開展中醫外治新材料、脈診儀、海洋中藥、中醫人工智能裝備等的研發轉化。”青島中醫藥科學院研究院院長田景振介紹。
“以山東中醫藥大學的學科基礎、人才梯隊、科研積累和研究平臺為基礎,青島中醫藥科學院側重新品研發和成果轉化,具體規劃建設外治新材料研究中心、抗病毒協同創新中心、脈學研究中心、中醫經方研究工程中心、海洋中藥研究中心和醫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六大研究中心,并以這六大中心作為專業方向開展工作。”青島中醫藥科學院常務副院長趙衍剛說,從功能布局來看,青島中醫藥科學院將建立包含青島研究院、青島研究生院和國醫堂“三位一體”的布局。
田景振介紹,青島中醫藥科學院接下來將聯合瑞士蘇黎世大學、中國軍事醫學科研院等國內外院校,以及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海慈醫療集團、青島國風藥業集團等駐青單位,攻關海洋中藥研發、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慢病中醫藥防治等,建設集中醫藥和海洋藥物研究、開發、孵化、產業一體化的科技創新示范區。